新农人 · 新农梦|“链”动乡村共富路(一)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新农人”“农创客”返回乡村的广阔天地,在田间地头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高水平发展贡献新力量。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无锡“新农人”挺膺担当、建功立业的风采。
郑冰清,女,汉族,1995年12月生,党员,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现任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多家单位给郑冰清投来了橄榄枝,她毅然决定回归农业、回乡创业,成为奋斗在渔业一线的“新农人”。
2019年,郑冰清带领团队通过多代家系选育,从长江原种中选出质量好、抗病能力强、存活率高的河豚、刀鱼后代,种苗孵化率、成活率大幅度的提高,成为长江放流史上的重大突破。2020年,团队首次在长江海门段监测到野生河豚幼苗。最新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长江刀鱼资源密度较2020年增长近5倍,让郑冰清倍感振奋。她说,23年来,申港公司团队共将1.9亿尾鱼苗放流至长江。
在长期的繁养实践中,郑冰清团队在国内率先突破刀鱼、鲥鱼等人工繁殖难题,获得23项发明专利,打响水产“种业翻身仗”。同时,自主研发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独创茶树精油免疫增强法,使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2.5倍,优质率提升至90%。公司还牵头制定多项省市养殖标准和技术规范,树立起国内洄游性鱼类仿生态养殖的标杆。
近几年,申港公司积极践行品牌强农战略,建立“冰清”产品品牌,率先吹响“长江三鲜区域公共品牌计划”新号角。线上,郑冰清尝试抖音直播,与网友畅聊长江三鲜繁育的故事,渐渐吸引数十万粉丝,被亲切地称为“冰清小河豚”。东方甄选负责人看到直播后,主动与郑冰清联系,带领选品团队前往养殖基地考察,双方当场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线下,申港公司与米其林、金梧桐、黑珍珠等高档餐饮体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100多家餐饮企业签订产销合同。“今年全年订单全部排满,真正的完成产销衔接效益好、优质优价基础牢。”郑冰清欣喜地透露。
长江全面禁渔开启后,禁渔涉及地域广、维持的时间长,要解决渔民生计,水产养殖是一条出路。郑冰清带领公司团队走访800多名退捕渔民、700多名养殖户,传经送宝,培训技能。通过提供全方位帮扶,申港公司引领周边渔民从捕鱼专业户变成养殖达人,建立起强有力的区域互助性商业模式。在郑冰清的帮助下,养殖户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如江阴市徐霞客镇锦湖水产的鲥鱼养殖效益,较上一年就提高了20余万元。通过“树标杆+供苗种+推技术+兜底买+共同富”,公司目前累计培训养殖户2500余人次,60多位渔民直接受益,户均增收10.6万元。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郑冰清表示,将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接续奔跑,奋力跑出新农人的最好成绩,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许凯翔,男,汉族,1991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宜兴市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于2022年放弃稳定、光鲜的白领工作,回到田间成为一名实打实干的“新农人”。
许凯翔进入“金穗种业”重新从基层做起,跟着同事们学习每一个环节,更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先进物联网技术先后运用到农业生产,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机,公司逐步踏上了一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之路。
在父亲的支持下,许凯翔和周铁镇当地农户合作,有序进行土地流转,金穗种业承包王茂村的土地建设繁育基地,用于水稻、小麦种子的生产繁育,以及新品种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并组建市沃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周铁镇及周边农户提供水稻种子、育秧、栽插、施肥、收割到烘干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王茂村每年可以增收129万元土地流转费,以及30多万元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管理费;合乎条件的村民,都可去合作社打工,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基地里每个品种都划分了区域,进行不同的施肥管理研究,以引导农户科学选种,提升种植质量,促进增产增收。金穗种业技术团队逐渐从传统单一的良种培育方式向高科技综合培育方式转变。如今,几乎天天都会有周边农户前来基地参观取经,或是直接购买种子,或是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在许凯翔的大力倡导下,公司投资引进先进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成套设备和智能喷管系统设施设备等一批现代化农机设施,实现了产能的升级。利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作业,一天可以生产秧盘近万盘,服务秧田面积500-600亩,极大的提升了供秧能力,2024年公司机插服务面积达9000亩。利用智能喷管系统,配合监控,实现手机端远程操作,1-2人即可管理,大幅度减少了人工,秧盘质量的后期表现有口皆碑。
在许凯翔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宜兴市及周铁镇王茂村等附近农民约3100多户,使农民走上了农业致富的道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充分的发挥了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头作用。
,男,1993年11月生,现任无锡田园东方产业园运营负责人,创办了无锡小鹏农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沃土,蹚出增收致富新路,聚焦水蜜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田园综合体项目新路径。
在实践中首创“智慧桃林”项目,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管理桃园,逐步提升了水蜜桃生产效率。推广“Y型水蜜桃密植栽培”模式,通过机械化操作和合理的栽培方式解决了传统管理中劳动力不足和人力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水蜜桃的二产衍生产品研究开发,推出了水蜜桃冻干(DF技术)产品,解决了水蜜桃在市场上的存储难题,延长了鲜果的销售季节,并大大降低了果品的损耗,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
的联农思路和创新举措,带动了周边50余人就业,联农富农,一起发展,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水蜜桃种植及相关产业中,缓解了当地农业新生代“桃农”不足的压力。通过智能化种植和现代化管理,逐步提升了阳山水蜜桃的市场竞争力,成功打造了以水蜜桃为核心的地方品牌——“小鹏和山”,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相结合,为惠山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视频号社会化媒体,深入推广阳山水蜜桃和分享阳山水蜜桃种植技术,视频播放量超60万,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文化价值的地方品牌,为水蜜桃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这些措施帮助阳山的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无锡市惠山区水蜜桃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