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01 13:54:31 | 作者: 产品中心
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坐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大街史家胡同24号院。130个院子微缩恢复,还能听到“震动闺”、“虎撑子”等70多种胡同声响。十多位在史家胡同寓居过的名人中,博物馆地点院子的原主人凌叔华是其间一位。凌叔华女儿陈小滢将这所院子的产权转让给大街,建立了胡同博物馆。
“胡同”一词的来历,一说为蒙语“水井”的汉字表音。也有学者觉得,“胡同”一词来历于汉代“巷”的读音“虹”,而“虹”的切音为“胡同”。辽金时,“胡同”二字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撒播。到了明代正式定名为“衚衕”,在“胡”和“同”这两个字外面都加有“行”字,表明“胡同”是能够让人随意行走的冷巷。到了清代,“衚衕”一词被简化为“胡同”。胡同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一种空间要素,其来历可追溯至西周先民聚居安排的基本单位——“里”。
明初,元大都北城墙南移,史家胡同地点区域归于黄华坊。关于史家胡同得名的原因已无法考证,但遍及撒播的说法是得名于明代寓居于这条胡同的“史家大户”。也有说得名于明代大臣史可法。明代对胡同的办理有明确规定:“凡房子侵吞街巷者,悉行拆毁。”其时胡同的修建建制规整,现在史家胡同的修建头绪基本上秉承于此。
史家胡同博物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林林总总的展品重现了其时的胡同日子。
凌叔华身世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家中文人墨客,丹青雅士来往不停,在这样一个注重学识和读书的家庭,凌叔华遭到深沉的民间传统文明熏染。凌父虽是老式文人,但对待子女教育天公地道,凌叔华自小就进入家塾跟从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背诵古典诗词。年少的凌叔华现已展示出绘画方面的天分,因而父亲分外注重,开端在绘画方面着力培育她,聘请缪素筠、王竹林、郝漱玉等名师教她画画。她所研习的正是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凌叔华终身对传统艺术的寻找,除了本身的艺术禀赋,和年少时师长们的耳濡目染休戚相关。凌叔华最早触摸家塾里的传统教育,但特别的环境和条件却使她有时机较早地遭到现代文明的熏染。
作为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凌叔华常在院内举行画家名人的集会,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在这里招待了齐白石等其时绘画我们,泰戈尔也成为她的座上宾。